2009年8月11日 星期二

八八水災後之雜談

八月十一號,八八水災後的第三天,
我一路往常延著四分溪進中研院,往資訊所走去。
四分溪仍是這樣的一條涓涓細流,魚兒在水裡游著。

河流總是帶給我一種遊樂、愉悅的印象。
我很難想像它會帶走這麼多條性命,
並且沖壞了台灣二十座橋樑。

早上看了報紙,長了不少知識。
氣象研究學者和營建工程學者的兩篇報導讓我留下深刻印象。
氣象研究員談到關於雨量預測準確度的問題;
營建工程學者提到台灣的橋樑問題。

文中提到,台灣橫寬小,河流大多坡度陡,非常湍急。
而台灣大多的橋樑是鋼筋水泥橋,橋埻立在河中。
積年累月被河水沖刷,大雨一來就很有斷裂的危險。
這次的八八水災就是個例子。

學者建議台灣應該將這些危險河流的橋改成斜張橋的蓋法。
它靠多條鋼纜支承橋面。
例如:
http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iki/File:Riyadh_Bridge.JPG
可以大大減少橋埻的數目。
但相對它的造價較高,約是鋼筋橋的1.5至4倍。
(似乎是確實能改善台灣逢大雨必斷橋的問題,
就要看政府的規劃與投入資金的決心了)

嗯…身為一個科學研究者,
我覺得很高興這些科學或工程的研究,
真的能對人類社會有一點貢獻。

雖然社會的價值觀(例如新聞的版面),總是注意大企業家、政治人物
但許多人類生活基礎的問題,還得由科學研究者來解決。
例如,電燈的發明,對人類生活也造成了極大的改變。

接下來的日子,我想人類會面對越來越多難以抗拒自然現象
及其所造成的災害。
人定勝天的觀念,恐怕會越來越式微。

轉而成為對環境、自然的尊重與敬畏。
我想主再來的日子必定是更近了。

也求平安的神記念在中南部災區的聖徒,
與他們同在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