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
11/03晚上
我把魚缸裡生出來的一隻大約7mm左右的螺,
丟到烏龜缸裡。
因為螺會吃水草,所以一般不喜歡缸裡有螺。
然而少量螺其實對除藻有幫助。
另外,先前擔心烏龜軟殼,
需要補充鈣質、維他命D、曬太陽。
據說螺是野生烏龜的鈣質重要來源之一。
我存著半信半疑的心態,
看看烏龜會不會吃我丟進去的螺。
竟然烏龜看到它,就把它整口咬下去,在口裡吃了很多口。
想說螺的腹足不是應該會緊緊抓住缸面嗎?
螺的殼不是有點硬嗎?
不過似乎對烏龜來說豪不困難。
我們家的烏龜,買來養了大概二個月。
應該都還算是幼龜。
我也不知道他出生以來到底有沒有吃過野生螺。
不過牠就照著牠奇妙的生物本能,
就這麼解決了一隻螺!
2.
11/04晚上發現母孔雀魚缸裡有一隻小魚,
而母魚肚子還很大,
表示牠開始要生產了。
生產前,10/30仍大肚子的時候像這樣子。
10/29
事實上這是我買牠回來之後,
第二次生產。
前一次因為發現得太慢,
我只救回了三隻小魚,現存兩隻。
另外一個特別的事是,
第一次生完到第二次大肚子這段時間,
其實都跟公孔雀分開來養。
查了一下才知道,
原來孔雀魚受孕一次可以生兩批。(驚)
這次牠生產,
我大概兩週前就注意到牠肚子非常大了。
每天注意有沒有生小魚,
一連等了兩週。
晚上我花了不少時間,
把母魚生出來的小魚一隻一隻撈進前一批生的兩隻小魚的魚缸。
因為小魚很會躲,要撈很不容易。
另外發現有些小魚生下來就怪怪的,
一直掉在水底、或身體形狀不太一樣。
也看到母魚把一隻這樣的魚吃了!(驚)
吃小魚很簡單,
牠第一口很迅速地咬住小魚的頭或尾,
小魚就逃不了了。
接下來幾口就把一次一次把牠吸進肚裡。
我想這也是自然界淘汰不適者的機制。
「虎毒不食子」這句話不適用於孔雀魚呀!
3.
養這批小魚的魚缸有很多懸浮物質,
主要是黑土變成的砂。
先前試過要清理,
但稍微動一下就會把水草拔出。
就想說趁這次來整理一下,
換一個比較容易固定在黑土裡的水草。
首先把水跟魚整批倒到備用器皿裡。
然後換水草、緩慢地加水(舊水跟養過的水混合)
作一點過濾跟清理、放個一下子讓懸浮物沈澱。
之後再把魚從備用器皿放回缸裡。
放回去的過程,也數了一下數量。
第一批生的二隻、第二批生的竟然有23隻。我前一天晚上竟然撈了23隻新生小魚。
小魚在靠近黑土的地方看不清楚。
至少看起來乾淨多了,
水草狀態也還不錯。
4.
另外我還有一缸八隻小魚
這八隻剛生下來的時候有二十隻,像這樣
這批是大約9/25出生,
到現在一個月多,自然淘汰到剩八隻。
其中有一隻已經是成魚的一半大小了。
現在這缸的問題是底部陶瓷環都看起來髒髒的,
缸壁也是。
大清理一次,一週又會恢復原形。
可能以後再養其他會清理的生物來維持,或換缸。
父母是牠們
但因為這時養在比較小的缸裡,
後來父母都沒活下來。
牠們的小魚身體顏色比較淺,
這次生的兩批身體顏色比較深。
所以我現在有23+2+8,共33隻小魚,兩隻大魚。
2018年11月5日 星期一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0 意見:
張貼留言